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 > 公司新闻

中芳特纤:为芳纶贴上“中国牌”

时间:2019-12-07来源:中芳特纤

在离山东东营市区18公里的广饶滨海新区,一家专业化研发、生产、销售高性能芳纶1414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的公司——中芳特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芳”),为能在最短时间内成为中国产量最大、规模最大的芳纶民营企业而不断努力着。


分解上述伟大的愿望后,这家公司在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分别领到的任务是:实现量产规模达到2000吨;新增两条线扩展成功,实现量产规模达到3200吨;最终实现量产规模达到8000吨。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节奏显然太快,中芳是否准备好了?


面对疑问,中芳特纤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长刚信心满满:“我们有长期的技术储备。”


“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当前。根据今年第四季度的战略定位,我们要把将来8000吨量产规模的所有规格都试验成功,并在客户那里验证。”徐长刚对新材料在线®说。


五年一剑


故事要从2011年说起。


彼时,已是永一橡胶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张学永在一次与同乡的闲聊中知悉芳纶,并了解到这种高性能纤维可应用于航天、航空、舰艇、光缆、防弹衣等多个领域,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因对芳纶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同乡朋友的帮助下,张学永与当时做该项研究的清华大学老师庹新林牵上了线。


在随后的交流过程中,张学永更深入了解到,芳纶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可缺少的新型材料,也是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自“六五”期间开始攻关。而这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却因国内技术研发尚不成熟而非常紧俏。


张学永及合伙人随即开展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最终决定成立一家研发生产一体化的高端企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个成熟且先进的研发机构。


张学永看上了清华大学的技术储备,清华团队看上了张学永想做产业化的决心,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该合作催生了山东万圣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圣博”)这个产物,时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副研究员的庹新林担任总工程师。


经历过磨合、调整等多个阶段后,2015年底,万圣博“芳纶1414纤维工程技术开发”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在技术鉴定会上,庹新林感言,芳纶1414生产需要综合高分子材料、化工等多学科技术,还要解决技术封锁、人才断档等难题。同时,芳纶材料的生产流程很长,中间涉及高分子材料、机械、化工等多个领域,因此研发团队也就需要多个行业的人才。万圣博的成长得益于一大批充当先锋的专家学者。


在橡胶工业中,芳纶1414能够制作矿山用传送带。在工业胶管、油田勘探管道上,为基布与胶料掺和起补强作用,通常用芳纶应用于特殊作业环境。在汽车工业中,芳纶1414可制作刹车片、离合器、减振缓冲器。


因而,芳纶1414技术的突破,无疑为东营相关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催化剂”。在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环境下,为东营的橡胶轮胎、电缆、造纸等产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



“往上走一步”


2017年,万圣博更名为“中芳特纤股份有限公司”并进行批量生产,同步开展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研发与创新。


长期以来,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几家企业拥有芳纶1414的生产技术,以至于能否生产芳纶1414,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之一。也正是由于它在航天航空及国防方面的独特作用,国外长期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制约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开发。


“要打破国外垄断,必须往上走一步。”徐长刚说,首先是做到全规格的覆盖,避免有短板,其次是解除整个生产过程当中的瓶颈,包括技术本身的瓶颈、原材料瓶颈、产业化装备瓶颈。“尤其是原材料和装备,国外企业一旦买断,对中国的企业将起到直接制约作用。”


徐长刚说,国外已经实现了芳纶1414聚合阶段的3000吨/年/单线的生产能力,由此可大幅降低芳纶纤维的直接制造成本。国内当前依然是1000吨/年/单线水平,单线水平的提升,以及进口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同样可以减少前期固定资产的投入。


△ 中芳特纤芳纶纺丝线


拥有了“原材料、装备先行”的意识后,中芳随后的行动也未落下。目前,中芳不仅拥有国内的专利,还申请了欧美、日本的专利。启信宝数据显示,中芳的专利信息数量为35。“申请专利主要是避免在我们形成一定体量时,知识产权方面或许会造成的困扰。”徐长刚表示。


此外,中芳拥有与自己适配的装备公司,正在积极的开拓中国适用的芳纶乃至其他特种纤维的全套装备。当前已开发了水洗烘干高温辊、对冲式/L型二阶多轴螺杆步进反应器等多项创新设备,并已经试验开拓了一种新型的3000吨/年/单线的装置。


国内领跑者


2011年至今,中芳已走过将近十年的历程。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想在新材料、新领域上、或新技术上有所突破,只有在确定了技术可行性的时候。


在最短时间内成为中国产量最大、规模最大的芳纶民营企业。中芳的这个战略目标从未改变过。


“创新”也是徐长刚在采访过程中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深入了解可以发现,中芳也正是创新的实践者。中芳拥有七项专利支撑的全自主连续聚合工艺,其中包括聚合基础工艺、全自主设计的回收体系工艺等。


△ 中芳特纤的回收装置


徐长刚认为,从2011年至2017年,中芳一直在“做科研”,即技术储备。也正是因为在技术上的稳步前进,中芳才有做“国内领跑者”的信心。“近十年里,有多家芳纶企业和企业家跃跃欲试,尝试来攻关芳纶产业化,很庆幸的是到今天,我们看到了希望,大家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9年第四季度,中芳内部定了战略目标:将未来三年要达到的8000吨量产的所有规格全部试验成功,并得到客户的验证。“我们必须做好前期的验证,因为很多具体领域的应用是需要时间的,把时间往前移,我们才能走得更快。”